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  
工匠精神自古就是“中国气质”
作者:个人诚信平台 来源:光明日报 日期:2016/8/2 17:58:13 人气:
 

资料图片

  【人才史话】

  如今,大家一提工匠精神,一般都先想起德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。殊不知,自古以来,工匠精神就是“中国气质”之一。

 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。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,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。先秦的鲁班、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。三国时期的“名巧”马钧虽不善言辞,却心灵手巧,擅长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。宋代的韩公廉成为将工匠传统与天算知识结合的工程师。明朝的宋应星,没能考中进士,却撰写出《天工开物》,被外国学者誉为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”。宋应星本人也被后人视为科学家。

 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,作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,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。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。例如,早在6000多年前,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。朱熹对《论语·学而》中的“如琢如磨”做了注解。他说:“治玉石者,既琢之而复磨之;治之已精,而益求其精也。”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。

  其实,在工业化早期阶段,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。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,被要求标注:“Made in Germany”,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。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。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,经过上百年努力,才后来居上,使“Made in Germany”成为精品的标记。曾几何时,“东洋货”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,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。

  精品的产出,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。比起标注“Made in Germany”,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。人们都知道,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,为控制产品质量,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。事实上,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,秦国就实行了“物勒工名”制度。这种制度就是,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,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、考核工匠的技艺。

  据《吕氏春秋·孟冬纪》记载,“物勒工名,以考其诚,工有不当,必行其罪,以穷其情。”也就是说,如果做得不好、不合格,诚信不够,将给予惩处。《秦律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。秦代制器,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,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,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。如果不刻写名字,就要被罚款。

  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,及分工负责制度。以少府为例,工师为手工业作坊的负责人,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,还传授技艺,监督工匠操作、产品质量检验等。检查产品质量,要求“必功致为上。”(《吕氏春秋·孟冬纪》)。做得好的,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。由于有这样的制度,我们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、兵马俑等艺术品。

  在中国历史上,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,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,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。以杆秤制作为例,工匠们相信:每个秤星代表北斗七星、福禄寿等,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,制秤人就折寿一年。瓷器工匠也是如此,官窑(如龙泉窑)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,出现次品就要砸掉。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: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。

  正是有“精益求精”的精神、有制度做保证,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,如玉器、青铜器、瓷器、丝绸等,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。

  今年以来,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,是因为它切中时弊、符合时需。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,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“精益求精”的精神,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,使“Made in China”成为精致美好、质量信得过的标签。

  (作者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)

    【人才时评】

    守住工匠精神不应该这么难

  工匠精神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,在关注才能的同时,还重视专注、执着、坚守、淡然、精细等品质。但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,能在现行人才评价体系中如鱼得水吗?最现实的问题是,守住工匠精神的人才,在职称评审等现实考验面前往往会处于劣势。

 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河南大学的常萍老师,课堂场场爆满,有人驱车数百公里只为听她一节课,但因其不出书、不发论文,只能以讲师职称退休,当然也没拿过什么优秀教师之类的荣誉。守住工匠精神的优秀专业人才,却败在职称评审和荣誉评定面前,这让人感慨,也从一个侧面说明,在现实利益面前,守住工匠精神是多么难。需要反思的是,我们的人才评价体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?现行人才评价体系如何改革,才能鼓励更多专业人才愿意守住工匠精神?

  显而易见,弘扬工匠精神,需要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。长期以来,被称为职称评定“三大标配”的职称外语、计算机、论文,牢牢困住了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手脚与精力,为社会所诟病。今年3月,中共中央印发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》,提出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。近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文件,明确要求改革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,对论文、科研等不再作硬性要求,同时明确,参加职称评审时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不作要求。可以说,这是充分释放人才活力的又一有力举措。

  弘扬工匠精神,还需要鼓励“安专迷”的精神底色。政策安排上,要鼓励引导专业技术人才保持安心、专注、痴迷,踏踏实实、一丝不苟、摈弃浮躁。舆论引导上,要积极营造重视技能人才、支持智能制造的社会氛围,使得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实行更积极、更开放、更有效的人才评价政策,不拘一格“评”人才,让守住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都能得到公允的评价和合理的待遇,从而构筑起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。王海磬

 

全国个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声明

    “全国个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”(www.11-22.cn / www11-22.org)做为国家级最具权威的”个人诚信”服务平台,是由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(主管单位:国家发改委)、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(主管单位:中国社会科学院)、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、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,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台,是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,是由国家发改委主导、39个部委参与的“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”的有力补充。

    为维护互联网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,本平台不接受任何未经允许的非法检测,对于任何未经允许的非法检测和影响本平台正常运作的行为,我们都将依照《刑法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由公安等机关严肃处理。

    特此声明!

全国个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

二零一九年

  

声   明 

    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”及其所属的“全国个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”是经国家管理机构批准,由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、中国社科院信用工作委员会、中国管理科学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、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共同运行的“个人诚信”服务平台。唯一网站名称为“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,官方网址为:www.11-22.cn /www.11-22.org,官方中文网址为:www.个人诚信.中国,唯一服务电话为4006911229 

   为更好的推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平台的运行属于半公益性质,除一些增值服务外,档案查询等服务基本可以实现免费查询。 

    任何单位、组织和个人未经“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”运行单位书面授权许可,均不得以“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”的名义对外开展“个人诚信”“职场诚信”等方面的相关业务。 

    特此声明! 

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 

2014年11月1日 

网址:www.11-22.cn 或 www.11-22.org
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18612761122 备案/许可证编号为:京ICP备15049304号-2
主办单位
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
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 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(运营单位)

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